今天男籃世界盃迎來了NBA的「內戰」,加拿大和美國男籃之間的對決,基本上雙方的首發球員都是以NBA為主,比賽開始,狄龍和多特率先在外線打開手感,加拿大打出不錯開局,里夫斯里突外投緊急止血,隨后加拿大眾將外線手感火熱多點開花,分差迅速拉開至雙位數,次節加拿大進攻端突然斷電,里夫斯繼續自己的穩定表現,波蒂斯內線也能得分,哈特和C-約翰遜也接連扔進三分,美國打出15-2進攻波一舉反超比分,好在狄龍三分和亞歷山大2+1及時止血,雙方展開膠著拉鋸戰,狄龍三分彈無虛發助隊半場領先2分。
下半場,狄龍上來還能扔進三分助加拿大重新拉開比分,但愛德華茲接連扔進中遠投連砍9分止血,但亞歷山大有攻有傳,單節11分再次幫助球隊拉開近雙位數領先,末節哈利伯頓接扔進三分助美國一波12-0直接反超比分,多特補籃緊急止頹,比賽進入白熱化,比分持續膠著,亞歷山大關鍵中距離命中,布里奇斯第二罰故意不中,自己搶到籃板底角扔進高難度三分直接將比賽拖入加時。
加時賽,亞歷山大上來中遠投連砍7分,美國接連通過罰球止血,狄龍繼續保持自己的火熱狀態接連取分,加拿大始終保持兩球以上領先,巴雷特三分一擊斃命,最終加拿大加時127-118力克美國,拿到季軍。
數據方面,加拿大:狄龍39分4板5助2帽、亞歷山大31分6板12助、巴雷特23分6板2助、多特11分6板2助、鮑威爾4分7板3助3斷、沃克5分2斷、奧利尼克11分、埃吉姆3分4板2助
美國:愛德華茲24分5板3助、里夫斯23分5板、布里奇斯19分9板4助2斷、布倫森13分2助、哈特10分2助、凱斯勒6分7板、哈利伯頓6分5板7助、波蒂斯14分6板。
今天這場比賽的致勝因素很顯然就是狄龍爆發,全場出戰42分鐘,18投12中、三分8投7中,極其高效的砍下了39+4+5+2帽的全面數據,而亞歷山大的表現也非常出色,但是除了狄龍的爆發之外,美國男籃主帥科爾的執教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質疑聲,比如說決勝時刻使用了死亡五小陣容。
哈利伯頓擔當控衛、里夫斯2號位、愛德華茲3號位、布里奇斯4號位、哈特5號位,在哈特被罰下之后又讓布倫森上場,不可否認小球戰術在科爾手底下發光發亮,但能夠讓小球陣容奏效的,還是因為NBA的規則導致的,畢竟NBA有防守三秒鼓勵進攻,而FIBA沒有防守3秒所以身高尺寸更加重要,那麼最終面對尺寸更加占優的加拿大輸球也就不難理解了,對于本場比賽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發表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