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半決賽,美國隊丟了113分,最終2分之差不敵德國,無緣決賽。
接下來,他們將會與加拿大爭奪一個季軍席位。
而冠軍的爭奪,將在兩支歐洲球隊當中打響。
回溯美國男籃的這場半決賽,從比賽內容來看,輸得不冤。
如果把比賽定義為爆冷,那更是對德國隊能力的不尊重。
為何說輸得不冤?從這幾方面來看。
FIBA的比賽,球隊丟了113分,這挺離譜的。
這是美國隊在世界盃或者奧運會上最多的失分。
此前紀錄是前幾天讓立陶宛得到110分。
因此,這一屆的美國男籃,防守端是巨大漏洞。
你得111分,進攻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但是,奈何德國比你還能得分。
我們不再去贅述歐洲籃球的飛速進步,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就拿具體的這場比賽來說,美國隊輸球就一個大原因:沒有足夠的尺寸。
數據說話,美國全隊投籃65中38(命中率58.5%),三分25中12(48%),罰球24中23(95.8%)。
德國全隊投籃71中41(命中率57.8%),三分30中13(43.3%),罰球22中18(81.8%)。
命中率占優,怎麼還輸了?二次進攻德國贏了快20分了...
「我們瘋狂搶籃板,我們打得很快,拼命防守。我認為到了淘汰賽,你必須加強防守。我們在對陣強大的美國隊時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我們進入決賽的原因。」
這是施羅德的表達。
看德國目前的陣容,他們擁有一群身材高大、技術全面、投籃精準的鋒線群。
現代的歐洲籃球系「全攻全守」型,效率高且對球員要求高。
其中就以小瓦格納為代表,他的技術風格可太適合打這種比賽了。
身高2米08的小前鋒,能突能投,身體素質還好。
美國贏球,始終要靠個人天賦壓制,潮水一般的反擊,是建立在高壓逼搶的基礎上。
如今,他們逼不下來的,畢竟,人家施羅德、瓦格納也是NBA球員啊...
另外的一點,這一屆美國男籃的天然缺陷,就是內線儲備不足。
一看技術統計,你容易震驚。
作為NBA最佳防守球員的小賈倫-杰克遜,目前場均只有2.9籃板,美國隊場均籃板第一的是哈特的5.9個,哈特是把NBA里的籃板能力展示出來了。
小賈倫不光沒籃板,還沒護框。
結果呢,泰斯一人獨挑美國隊內線,得到21分7個籃板2次助攻。
施羅德各種加速突破...
內線都差成這樣了,科爾還是用的勇士隊思維。
排出布倫森+里夫斯+哈利伯頓三后衛的矮個子陣容,還讓里夫斯去頂內線結果被人一打一個準。
德國強調錯位的針對性,輪番懲罰小里,美國強調個人強打,沒人欺負施羅德。
這導致了美國隊的敗局。
因此,不是爆冷。
但是,美國隊在世界盃上的輸球,對于明年的奧運會備戰來說,是一件「好事」。
更大牌的球星,會愿意加入到「救贖之隊」。
美國男籃這些年,內線變得越來越弱。碰到有強力內線,容易被由內到外打爆。
所以從內線人選來說,濃眉和阿德巴約至少得來一個。
就今年小賈倫的籃板水平來說,科爾還不如用麥基。
其他位置的話,鋒線上小卡、杜蘭特、喬治、塔圖姆,后衛線庫里、布克,只有這種級別的球員來,美國隊才是真正的強大。
特別是杜蘭特,他得來...
科爾,該打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