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籃聯官網,更新了本屆世界盃的數據統計榜單。
日本隊的歸化球員約什·霍金森,是唯二場均至少20+10的選手。
出戰六場,他可以得到21分,10.8籃板,2助攻,1.4封蓋,投籃命中率58.8%。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繼易建聯后,又一位在世界盃達成20+10成就的亞洲球員。
姚明退役后,哈達迪和易建聯曾先后被評為亞洲第一中鋒。
隨著這兩位傳奇人物的離開,該頭銜,現在輪到了霍金斯的身上。
本屆世界盃,他在比賽里展示出了極其全面的身手,攻防不誤,還能傳球。
數據方面,霍金森場均20+10遙遙領先,榮譽方面,也幫助日本隊打進了奧運會。
說他是亞洲第一中鋒有問題嗎?一點毛病都沒有。
身高2米08,體重109公斤的霍金斯,本籍美國,今年二月份才加入日籍。
2015年的時候,他曾被評為NCAA聯賽Pac-12聯盟年度最佳新人。
2017年,霍金斯則憑借著場均15.5分10.2籃板的數據,入選最佳陣容二隊。
大學生涯結束后,他報名參加了NBA選秀大會。
可惜因為動態天賦偏差以及投籃短板,霍金斯遺憾落選。
隨后,日本B聯賽向他發出加盟邀請,時至今日,雙方已經合作六年有余。
那麼問題來了,霍金斯作為一名落選秀,為何能在國際籃聯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主要還是因為,FIBA沿用的是傳統的籃球規則,NBA則更傾向于三分制勝。
國際賽場上,霍金斯這種噸位足并且力量強的白人中鋒,實在太吃香了。
而且日本男籃布置的戰術,大多也是圍繞他進行展開,球權多,數據自然就更好了。
還是那句話,NBA是NBA,國際籃聯是國際籃聯,兩者互不相同。
NBA的超級巨星,不一定能打好國際聯賽,同理,國際賽場的巨星,未必也能適應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