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男籃世界盃的半決賽上,德國隊爆出了一個冷門,他們將奪冠最大熱門美國男籃擋在了決賽的大門之外,德國隊在歷史首次殺進男籃世界盃決賽的同時,他們讓美國男籃奪冠的歷史,繼續留在了2014。這場對決,盡管美國輸得不多,看分差只是差了一個回合,但實際上,美國死死被德國壓制,在熱身賽的時候,德國在末節遭到美國的16分大逆轉,而這一次,施羅德帶領的這支球隊,沒有再讓相同的事情發生第二次。拒絕頂薪,再見勇士,執意離開讓金州尷尬,科爾的固執讓你苦不堪言。
這屆男籃世界盃,科爾的排兵布陣遭到了大量的質疑,他不僅將勇士的那一套傳切體系照搬了過來,而且在用人方面,科爾酷愛小陣容,三后衛是家常便飯,對陣德國陷入逆境之后,科爾更是在關鍵時刻連續擺出四后衛的陣容,湖人后衛奧斯汀里夫斯居然對位的是在德國聯賽出任中鋒的蒂曼,天然的身材劣勢,讓美國在防守端需要多人協助也難在籃下擋住對手,過分的協防導致外線出現各種空檔,被德國男籃投出了43.3%的三分命中率。對于防守端的天然劣勢,科爾不為所動,他的固執,讓美國男籃的球迷感到絕望。
實際上,對科爾絕望的,不只是球迷,前勇士運營總裁鮑勃邁爾斯,就是第一個崩潰的人。作為勇士王朝的幕后建立者,邁爾斯一手策劃、見證了勇士的崛起,可他和勇士的結局,卻讓人感到唏噓。在賽季結束之后,邁爾斯和勇士的合約到期,在續約邁爾斯這件事上,勇士可謂是誠意十足,他們的老闆不僅愿意讓邁爾斯成為全聯盟收入最高的總經理,而且在報價合同當中,勇士方面附加了一系列有利于邁爾斯的條款,其中更是有類似他能無條件帶薪休假的條款。按理說,這樣的合同,已經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了,可邁爾斯卻無情拒絕了勇士的頂薪報價。
當邁爾斯決定以這種絕情的方式離開勇士時,不少人認為他有更好的職業前景,而且有一系列的報道指出,由于這些年的成功經歷,外界很多行業的知名企業愿意給邁爾斯提供高管的職位。然而,當邁爾斯和ESPN簽約,僅僅只是成為一名分析師的時候,勇士球迷才認清了事實。不是邁爾斯有更遠大的追求,而是他就是單純不想再掌管勇士罷了,這可以從邁爾斯此前的采訪看出端倪。在一次采訪時,當被問到為什麼不簽大個子球員的時候,邁爾斯如此回應:「反正簽了教練也不會用。」
加上邁爾斯的執意離隊,勇士的遮羞布被徹底扯掉。仔細想想,如果你是一支球隊的總經理,你理想中的陣容是非常均衡的,但當你在市場上尋找到了你認為合適的拼圖,隊內的教練組卻固執己見,始終堅持自己理念中的矮小陣容,作為總經理,任何人都會絕望。說實話,邁爾斯的運作并沒有被干預,可事實卻是他的引援,的確需要考慮教練組的用人安排,他不能去做一些「無效引援」,可惜他的理念和科爾有著巨大的差異,邁爾斯認為自己的運作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他才決定離開勇士。
邁爾斯的離隊,一度讓勇士球迷認為,他們的主隊,需要進行一波清算了。然而,這樣的事情沒能發生,接替邁爾斯上任的小鄧利維,依舊在按照科爾的固執想法,進行引援。勇士用首輪第19順位選秀權,選中了后衛波杰姆斯基。隨后他們用普爾的合同,交易來了身高只有1米85的后衛保羅。在自由球員市場上,勇士還簽下了約瑟夫,后者同樣是一名已經32歲的后衛,唯一的內線,還是偏向于進攻的薩里奇,這樣的運作,用吐槽的言論可以說是深得科爾的喜愛。
克萊和格林的狀態下滑是事實,但這不是勇士沒落的決定因素,畢竟格林仍在過去這個賽季,入選了最佳防守陣容,克萊至少也以40%以上的三分命中率,場均可以貢獻21分。庫里、克萊、格林、維金斯,兩名后衛,兩名鋒線的陣容,這是比較完美的核心陣容,搭配上盧尼,勇士的這個五人組,在過去這個賽季,效率高居聯盟第一。顯然,科爾在這套陣容班底之外,他喜歡把盧尼換成小佩頓,未來的保羅,甚至是之前的杰羅姆,這才是核心所在。掘金已經奪冠,科爾還在用極限小陣容,勇士不進行大的清算,庫里未來想再次奪冠,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