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男籃將迎來世界盃最后一戰對陣菲律賓隊,無論勝敗,直通巴黎的機會都已非常渺茫。
我們不但要自己贏,還得看別的球隊的臉色,尤其是日本隊,不僅要指望他們輸給佛得角,還得大比分才有一絲希望。對于主場作戰、已經連續干掉芬蘭和委內瑞拉的他們來說,這幾乎是癡人說夢。
所以,中國男籃連續兩屆缺席奧運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不會真有人覺得能在奧運落選賽上干掉歐洲豪強殺出去吧)
于是,中國男籃歷史上的第五位洋帥、今年世界盃上出現多次疑問手的喬爾杰維奇,命運將會如何,在世界盃后一定會遭遇廣泛討論。
單純從教練員的作用而言,本屆世界盃上的喬帥,值得討論甚至批判的地方有很多。
包括但不限于:
①在入隊人選上過于偏重鋒線、忽略后衛。導致男籃在本屆大賽上的攻守都缺乏質量。
不僅放棄了后衛中個人突擊能力最出色的郭艾倫,還在最后時刻淘汰了隊內唯一有投射屬性的方碩,但比賽中的線組除了李凱爾外,其他人并沒有太多突出的貢獻。
②在具體比賽的指揮中,很多細節上的安排布置,讓中國男籃在第一階段的小組賽中功敗垂成。
第一戰塞爾維亞,第四節早早放棄,讓球隊的凈勝分達到-42,早早失去主動權。
面對南蘇丹和波多黎各,對兩位對手的核心控衛卡里克·瓊斯和沃特斯施加的壓力不足,最終讓這兩人一個21分6助(三分4中3)、一個22分6助(三分8中4),個人得分和串聯組織全部打開,使得中國男籃的防守顧此失彼、功虧一簣。
③在中國唯一具備身材優勢的內線上,在周琦大半年不打正式比賽的情況下,給予王哲林的信任過多,而忽略了身體狀態和技術特點更適合國際比賽的胡金秋,讓中國男籃在前三場里空有高度優勢,內線進攻卻形同虛設。
等到對安哥拉的比賽時才強力糾錯,胡金秋在拿下20分的同時,也讓人扼腕嘆息:
早讓他和周琦搭檔內線,是不是會更好?
如果是國內教頭,在如此重要的比賽中造成這麼多令人遺憾的錯誤,大概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可以宣告他的下課。
而對于喬爾杰維奇來說,他對于中國男籃的打造,恐怕還未真正開始就要徹底結束了。
不同于之前的尤納斯和鄧華德,他去年11月才上任,在短短八個月后就要帶隊在規則本就對中國男籃不利的世界盃上去沖擊巴黎奧運會。
在近一年的訓練和熱身賽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男籃與過去的變化。
不再是一味的「牛角」、「鉆石」起手,然后交給內線背打硬鑿,而是看到了更符合國際籃球發展規律的內線上提和高位變化。
但改變和提升這支已經與世界籃球嚴重脫軌的中國男籃絕不僅僅是以「月份」為單位的,我們外線投射能力的缺失,后衛在組織進攻中的遲滯和猶豫,以及內線球員依舊滿足于蹲坑籃下和對位防守等諸多陋習。
并不是一個國家隊主教練,簡單用幾個月集訓和歐洲拉練就可以解決的。
當我們還在驚嘆于波多黎各和安哥拉的三分高命中率和讓人吃驚的持球投技巧時,其實早該明白這些技術能力已經是FIBA頂尖賽事中必備的常規武器,而不是印象中只有CBA外援才應該具備的高階技能。
外線球員持球時的支配球能力,后衛繞擋拆后的干拔三分、以及除了五號位以外人均可以拉開空間的投射能力。
在FIBA對手看來應該是所在位置球員必備技巧的東西,到了我們這里反而成了明星球員的看家本領。
不得不說是中國籃球的落后與悲哀。
在我們的籃球體系認知已經足夠落后的情況下,國家隊作為金字塔尖的存在,本該是可以通過高水平教練的扶植和資源的傾斜縮小一定的差距。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一個職業教練生涯幾乎都在歐洲籃球豪門以及塞爾維亞國家隊度過的教練,成了連場邊觀眾發現的問題都看不出來的棒槌。
在這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邀請喬爾杰維奇教練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是帶隊打進奧運會,還是提升國家隊的水平?
如果是前者,那他注定是失敗了,中國男籃在巴黎奧運會登場的機率已經無限接近于零。
但話說回來,以今年在世界盃上中國男籃球員展現出的技戰術能力,整個地球人有哪個教練敢于拍胸脯保證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是后者,那麼短短九個月的時間是否太短?
在當前本就被職業聯賽肢解得七零八落的訓練時間里,喬爾杰維奇到底有多少時間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球員,并且真正提高他們的國際比賽能力?
職業化以來,無論是中國男足還是男籃,在國家隊建設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始終把一屆大賽的成敗作為衡量建設思路正確與否的重要指標。
我們都痛恨失敗、害怕失敗,但從未遠離失敗。
一支球隊的崛起往往只需要一個頂級球星就能完成(比如曾經的姚明和如今斯洛文尼亞的東契奇),但這支球隊水平真正的提高,往往需要一整個團隊在同一條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堅持數年方能開花結果。
心目中最成功的教練尤納斯,其實在04年就一直跟隊磨合,這才有了北京奧運會上的成功。
即使這樣,他留下了的「九問」依然飽含了對國家隊建設中的遺憾與不難
但不幸的是,其他人甚至都沒有獲得他那樣的成功。
在今年的世界盃中,我們都感嘆于世界籃球水平的突飛猛進。
但是當涉及到國家隊的教練人選時,卻依然還處于討論「國產還是洋帥」的階段。
或許李春江、杜峰這樣國內的冠軍教練,能夠憑借對球員的熟悉,對各方關系的掌控把手下這群原本70分的球員用到70分。
但他們終究無法將國家隊的水平提升到80分甚至更高。
而喬爾杰維奇、尤納斯甚至揚納基斯這樣在FIBA水平最高的歐洲都被視為傳奇的教練。
當到了我們這里時卻始終無法擺脫質疑、抨擊甚至是謾罵。
無論是球迷、球員、觀眾甚至是自媒體,都樂于對主教練的方方面面進行指指點點,甚至在三人成虎中,真的影響籃協高層的判斷。
以我們的國家籃球水平,到底是出于哪里的制高點去一味地否定人家?
最后的結果就是,雙方都厭惡于對方的傲慢和愚昧,然后在一次比賽失利后一拍兩散。
比較一下如今的喬爾杰維奇和十年前的揚納基斯,竟然發現了這麼多的巧合。
兩人球員時期都是本國的傳奇人物,揚納基斯稱霸了八十年代后半頁的希臘籃壇,與另一位神人加里斯組成了當時歐洲籃壇的「神話后場」,1993年拿下歐洲杯冠軍。
喬爾杰維奇更不必說,八十年代與庫科奇、迪瓦茨、彼德洛維奇們組成了「黃金一代」。
1991年兩人同時入選「歐洲球員50大」。
成為教練后,兩人都帶隊統治過歐洲,揚納基斯率領的希臘黃金一代,當時僅次于西班牙,2006年半決賽爆錘夢七隊已經成為了傳世名局。他也是首個以球員和教練身份都拿過歐錦賽的傳奇。
而喬爾杰維奇在帶隊塞爾維亞期間,不僅將球隊從迪奧多西奇過渡到約基奇時代,更是在14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17年歐洲杯上都拿到了亞軍。也成為史上唯一一位,以球員和教練身份都得到這三大賽事獎牌的人物。
兩人在2008年,同時成為「對歐洲籃球傳奇貢獻50人」
當然最新的共同點,他們都在咱們這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尷尬的失敗。
2013年同樣在馬尼拉,中國男籃被省隊17分逆轉,最終無緣14年西班牙世界盃。
如今在這里我們再一次親身體驗了與世界籃球的差距,變得麻木的同時,卻依然保持著傲慢。
而倒霉的喬爾杰維奇,大機率還是會成為下一個揚納基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