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6亞青賽第二場,中國國青隊95比33大勝馬來西亞。
雖然贏球了,但關于主教練李勇的用人問題,我還是想聊幾句。
如果說第一場贏菲律賓是考慮到磨合時間不夠,才讓 郇斯楠打替補。
那對陣馬來西亞,在早已建立大比分優勢的情況下,為何 郇斯楠依舊得不到更多機會?
兩場亞青賽打完, 郇斯楠的平均上場時間只有13.6分鐘,排在球隊倒數第四。
第一場打菲律賓,他上場12分鐘砍下5分,4籃板,還送出了全隊最多的3次封蓋。
第二場贏馬拉西亞, 郇斯楠打了15分鐘,8投7中砍下16分7籃板,表現非常優秀。
但即便如此,國青教練組卻絲毫沒有要增加他比賽戲份的意思。
郇斯楠在這支國青隊的角色,居然是隊內的第三中鋒,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他此前可是剛剛被評為四星球員,同位置排名全美第二位啊...
2007年出生的 郇斯楠,是前中國女籃國家運動員馬澄清的兒子。
他原先效力于清華附中,后通過蔡崇信籃球基金會赴美留學。
作為一名中鋒, 郇斯楠擁有肉眼可見的天賦,身高2米13,臂展則為2米30。
上賽季作為美國溫德米爾高中的一名首發球員,他場均可以得到6.4分5.8籃板4.7蓋帽。
憑借著強大的防守統治力, 郇斯楠收獲了諸多好評,還被認為有直通NBA的未來前景。
原以為回國出戰亞青賽是鍛煉,萬萬沒想到,居然是來給其余本土球員打下手的...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近年來,中國籃球為何會越發展越差勁?
不止是球員,還和各級聯賽的教練水平有關。
俗話說的好,想成功就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我們的籃球體系是怎麼對待年輕人的呢?
一昧求穩,明知 郇斯楠擁有巨大潛力都不培養,完全就是在糟蹋人才。
平日里吵吵嚷嚷要改革,真要改的時候,卻默不作聲全當看不見。
好苗子是用來挖掘的,不是用來埋沒的,這個道理球迷都懂,難道中國籃球的教練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