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體育競技
生活小妙招
    
中國男籃離開了,終于可以說說世界盃的賽制到底有多爛了
2023/09/03

中國男籃以1勝4負戰績離開世界盃、并且徹底與巴黎奧運會無緣,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徹底的解脫。

甚至可以說,整個亞洲籃球終于離開這個本就與他們關系不大的賽事了。

日本如愿進入了奧運會,菲律賓也在中國男籃身上取得了唯一一場勝利。黎巴嫩和伊朗攜手送別了亞洲最后一個傳奇中鋒哈達迪,約旦帶著他們的「左手科比」也回了家。

整個亞洲籃球在這屆世界盃上,基本屬于給對手送分、拉低賽事平均水平的存在。

日本這屆比賽分別贏下了一支歐洲(芬蘭)、美洲(委內瑞拉)、非洲(佛得角)隊,正式取代中國男籃成為了亞洲的門面,這還是在他們隊內最大牌球員八村壘缺陣的情況下。

但整個小組賽第一階段,歐洲+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與其他競爭對手之間已經劃出了一條明顯的鴻溝,導致比賽的質量并沒有「籃球世界盃」這個品牌看上去那麼優秀。

只有小組賽第二輪的德國vs澳大利亞,算是真正代表FIBA頂尖水準的較量。

雖然如今的中國男籃已經一敗涂地,從上到下已經被各類媒體貶損得一無是處,甚至能拿出十年前的「血書罷訓」做文章。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

如果沒有這群扶不起的阿斗,有多少人還會關注這個在NBA休賽期舉辦,還缺少了大量國際球星登場的比賽?

而FIBA(國際籃球理事會)近些年的一系列騷操作,已經將這個本就跟NBA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品牌做得更加臭不可聞。

同為世界普及性極高的集體球類項目,與足球不同,籃球因為有美國和NBA這樣的巨無霸,導致國際籃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對于很多圈外人士而言,只知NBA不知FIBA的大有人在。甚至籃球真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也要感謝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夢之隊的天神下凡。

而在這之前,美國不僅不派NBA參加籃協組織的世錦賽,甚至都懶得派出那些將是明日之星的大學生球員參加。

在1994年夢二隊本土參賽之前,同樣沒有NBA球員參加過這項賽事。

甚至直至目前,美國都從沒有派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主力夢之隊」參加過這個比賽。

不僅勒布朗這樣的現役頭牌只打過奧運會,就是庫里、杜蘭特、哈登也只是在年紀尚輕、還沒打出名堂時來見過世面。

對于美國和NBA而言,始終對FIBA籃球世界保持著警惕和距離。不僅規則上存在刻意的差別,在商業上更是始終保持絕對強勢的碾壓。

FIBA世界最成功的籃球歐冠聯賽,在全球商業推廣上跟NBA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NBA的強悍加上自身的式微,但國際籃聯這些年來卻始終處于固步自封的狀態,在近乎一邊倒地偏向歐洲、以此為中心的同時,變本加厲地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方式壓榨著其他成員國。

無法應對NBA和美國籃球的壓力,那我就加強自身協會內部的權威和重要性,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集中自身權力,達到協會內部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破壞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以及各大洲之間的平等權益。

最明顯的一個舉措, 就是將奧運會的參賽名額與自己全新推出的籃球世界盃掛鉤。

本來兩個毫不相干、幾乎平行的國際大型賽事,就這樣被他們強行聯系在了一起。

2012年FIBA為了增強比賽影響力,強行將有著64年歷史的男籃世錦賽改名為世界盃。然而相比足球,他們的改變是換湯不換藥,無非是吸納更多隊伍,增加比賽場次,用量變促成質變。

因為在2010年時他們已經被羞辱過,當時的土耳其世錦賽在開賽一年前發布的宣傳片中有科比、諾維茨基、帕克、基里連科、加索爾等各大洲巨星,結果等到開賽時一個都沒來,甚是丟臉。這才痛定思痛,卷土重來。

然而尷尬的是,第一屆世界盃又被當時只派了「1.5隊」的夢十一男籃輕松獲得。雖然現在看來那支球隊里有庫里、哈登、濃眉、克萊和歐文等超級球星,但在2014年他們都還是聯盟的小字輩。

再加上中國男籃因為前一年亞錦賽翻船未能加入,導致大賽的關注度和贊助額不升反降,反而出現了虧損。

不僅東道主西班牙受不了,FIBA更是丟了大人。

當然不止改名,更重要的是從2017年開始,奧運會的直通參賽資格,則根據前一屆世界盃的最好成績來決定。分配名額為: 亞洲1個,大洋洲1個,美洲2個,歐洲2個和非洲1個,加上東道主總共為8支球隊,另外四個名額則由之后的奧運落選賽決定。

同時將洲際比賽(籃球亞錦賽)從兩年一屆改為四年。

美其名曰「通過國際大賽取代洲際比賽的方式,提升各大洲的水平」。

其實就是通過削弱甚至是扼殺洲際比賽的比賽價值,集中提升他們的「直屬品牌」世界盃的影響力。

這樣如今的亞洲杯已經幾乎完全沒有價值,成了各國各級國家隊練兵的「訓練場」。

尤其是歐洲籃球大幅度領先世界的情況下,其他大洲要想殺入奧運會,通過奧運落選賽擊敗歐洲隊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而那些對奧運會名額有所期待的國家,幾乎只能把世界盃當做爭奪僅剩名額的「角斗場」。

其中,中國男籃幾乎是最大的受害者。

以往通過重點準備亞洲比賽、干掉洲際范圍內的對手就可以殺入奧運會,如今卻要在世界盃中取爭奪那個子虛烏有的「成績最好的亞洲隊」。

再加上籃球世界盃小組賽還分一、二階段這種早已過時的賽制。

其實就是要想進入奧運會,世界盃打得好還不如抽簽分組抽得好。

于是之后的兩屆世界盃,2019年中國以及正在舉行菲律賓、印尼、日本三國聯合的大賽,幾乎成了各種計算、充滿勾心斗角、贏球不一定行、輸球也可能不壞的「亂世」。

32支球隊的小組賽各隊水平天差地別,塞爾維亞42分贏中國,黎巴嫩兩戰輸94分等慘案比比皆是,大量小組賽的水平可能還不如一場普通國家的職業聯賽。

第一階段結束后還有兩兩組合的第二階段,不僅觀眾看著眼暈,各種繁瑣計算早已超出了競技范疇,

成為各方勢力勾兌的生意場。

相比于整體競技水平更高的歐洲杯,以及商業化程度和影響力早已深入人心的NBA,如今的FIBA世界盃舉辦,更像是官員們進行權力交易和政治角斗的溫床。

同時更讓人如鯁在喉的,還有背后隱藏著巨大黑幕交易的「規化制度」。

這一本來未來平均各國國家隊競技水平,同時釋放美國大量浪費人才資源的政策,如今已經演變成了各個國家比拼手腕、挖墻腳、鉆空子的大舞台。

隨隨便便就可以找一個跟本國沒有任何血統關系,甚至不知道國家在哪里、國旗什麼樣的外籍球員就可以代表這個國家出征大賽。

本就違背了國家級體育比賽最底層的競技邏輯。

更重要的是隨著這幾年FIBA對于這一政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抱著這一「救命稻草」希望瞬間咸魚翻身。

截止目前,中國和阿根廷兩個本大洲的傳統籃球強國都已經是這一政策的受害者。

咱們這次遇到的南蘇丹建國不足二十年,但在本國后裔、前NBA名宿盧爾·鄧的斡旋操作下,一口氣引進了四位不符合國籍規定的球員,讓球隊的實力瞬間提升,最終把中國男籃揍得找不著北。

而阿根廷更慘,本就無緣世界盃的他們在美洲區落選賽預選賽上碰到了原來不值一提的巴哈馬。

但這次他們不僅招徠了艾頓、希爾德等三位NBA首發級別的球員,更是通過FIBA秘書長「特赦」讓已經為美國隊打過2010年世錦賽的埃里克·戈登披掛上陣,最終干掉了阿根廷,讓他們和我們一樣徹底無緣巴黎奧運會。

嘗到甜頭的巴哈馬接下來還想引進克萊·湯普森、納茲爾·里德、埃文·莫布利兄弟等NBA好手,幾乎憑空就拉出了一支FIBA頂尖強隊!

而我們的國家隊,如今還在為「歸化到底該不該有血緣關系」而爭論不休。

其實真不能說我們籃協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而是如今的FIBA步子邁得實在太大太快,已經不在乎有沒有蛋了。

這一晚的馬尼拉,男籃的再次失敗讓人痛心疾首,無數籃球人或苦悶、或憤怒、或流淚。

但現實的情況是,不僅我們的球員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就連FIBA官方也把我們當做了只會出贊助費、薅羊毛的「凱子」隨意拿捏。

是時候,對內對外,都應該更硬氣一點了。

台灣再奪金牌!迎戰21個國家,瑞莎曝驚人成績
2023/12/04
李玫瑾直言:孩子20年后有沒有出息,去小區游樂場走一圈就知道
2023/12/04
4歲才上幼兒園的嗯哼成全能學霸,霍思燕育兒法,與黃磊不謀而合
2023/12/04
「佛系老爸」哄娃睡覺,寶寶:眼前的黑不是黑,是父親的愛
2023/12/04
班主任提醒:小學一、二年級不狠抓這些事,三年級會被拉開差距
2023/12/04
解清帥哥哥被扒,比解爸資產還多,開7家公司,注冊資金高達上億
2023/12/04
什麼人能成為富人?看看洛克菲勒對兒子說的話,或許會給你啟發
2023/12/04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共同點,但并非全靠遺傳
2023/12/04
小學生作文《熱死了》火了,腦洞大開有新意,老師:我拜你為師吧
2023/12/04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會有3個明顯差距,家長要重視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