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男籃世界盃出局之后,我們給中國男籃總結了很多的理由,國內球員能力不如海外球員,我們沒有了姚明、易建聯等等,其實每個國家隊除了美國之外,想要有一個擁有NBA超級巨星實力的球員基本上都是可遇不可求,就拿德國、塞爾維亞男籃來看,他們的絕對核心施羅德、博格丹,在NBA的成就也是不如姚明的,為什麼我們在輸球之后直言需要有下一個姚明才能拯救中國男籃,而不是從全員的實力上出發呢?
昨天,德國男籃就以2分的優勢拿下了美國男籃,雖然全場最終凈勝分不多,但是砍下113分,創造了美國男籃歷史上的最大輸分記錄,至少從這一點來看,德國男籃的實力已經毋庸置疑了。值得一提的是,在08年奧運會上,德國男籃以55-59分不敵中國男籃,當時的德國還有著超級巨星諾維斯基的存在。
現在的德國男籃跟15年前的德國對比起來,實際上他們在球星上反而是退步的,無論是施羅德、大小瓦格納兄弟、打爆美國男籃內線的泰斯,他們在個人成就上很顯然遠遠無法跟諾維斯基比較,那麼為什麼德國男籃不會高呼「什麼時候我們才會有下一個諾維斯基」,而中國男籃會呢?
小編認為,像歐洲傳統球隊之所以強,不僅僅是他們的戰術體系強,更強的還是他們的造血能力,即使沒有諾維斯基一個超級巨星,但德國男籃有施羅德、大小瓦格納、泰斯這些都能夠進入NBA的球員,這些歐洲強隊同樣也會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窘況,但很快他們的新一代又能夠躋身而出,這就是我們與歐洲強隊最大的差距。
說句實話,沒有姚明,沒有易建聯,我們也有進入過NBA的周琦,被NBA選中過的王哲林等人,但為什麼整體實力不升反降,原因或許就是我們CBA聯賽確實太過舒服了,要知道CBA的薪水在全世界上除了NBA之外都是最高的,即使是降薪過后也是如此,所以國內球員能夠在CBA中拿到最高600萬的薪水(沒有限薪令前,明星球員甚至能夠拿到千萬級別),為什麼會去選擇征戰實力更強、對抗更激烈、薪水更少的海外聯賽呢?
所以,這才是我們中國籃球真正面臨的問題,如果未來CBA能夠進一步降薪、擴大外援規模,讓更多的中國球員不得不「背井離鄉」去海外淘金,那麼屆時中國男籃的實力肯定也能夠得到增長,不知道你們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發表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