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籃世界盃開打之前,有誰能夠想到,德國男籃和沒有約基奇的塞爾維亞可以攜手走到最后,闖進決賽。甚至直到半決賽的時候,美國和加拿大的「決賽對決」,才是大部分球迷心目中的理想決賽對決,畢竟這兩支球隊陣中的核心球員基本都是效力于NBA的球員,并且還都是各支球隊的首發核心,甚至還有全明星級別的運動員。然而,德國和塞爾維亞也確實讓他們兩支球隊在最后一場相遇了,只不過不是決賽,而是3/4名的爭奪。拒絕多隊,重回湖人,你的成功不是偶然,你和詹姆斯互相支持。
美國男籃和德國男籃的半決賽對決,看得最爽的,無疑是湖人球迷,因為里夫斯和施羅德在這場的關鍵時刻對決,不僅高效,而且成了勝負手。最終,施羅德笑到了最后,他帶領著德國男籃創造歷史殺進了男籃世界盃的決賽,而施羅德本人也憑借著這次男籃世界盃的整體優異表現,逐漸得到了球迷的認可。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德國男籃領袖,甚至不少人稱他為「FIBA大殺器」。當然了,施羅德能夠達到如今的成就,生涯走到如今這樣的地步,這少不了湖人給他的助力。
這些年,施羅德經歷了無數的[高·潮]和低谷,19-20賽季他是雷霆的超級第六人,給保羅打替補,拿著1500萬美元的薪水。隨后他被湖人看中,來到了洛杉磯,為了職業生涯更好的發展前景,施羅德要求首發位置,在保羅身邊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施羅德過于著急表現自己,而且對自己的認知超出了他的價值本身,他開始經歷至暗時刻。為湖人效力一個賽季之后,施羅德不僅沒有拿到他心儀的大合同,而且他還因為德國籃協無法為他提供巨額保險的問題,拒絕了他們的奧運資格賽邀請,最終他只得到了凱爾特人的一份600萬美元不到的中產特例。
在那個賽季,綠軍戰績不佳,施羅德中途被交易送去火箭,隨后綠軍戰績直線上升,最終殺進總決賽,施羅德間接被貼上了「毒瘤」的標簽,在火箭度過了半個賽季之后,他在市場上,無人問津。無奈之下,施羅德選擇代表德國男籃參加歐錦賽,對于任何沒有合同在身的球員來講,在沒有簽下新合同的情況下,代表國家隊出戰國際賽事,這無疑是有巨大風險的,一旦受傷,那基本宣布無緣NBA了。不過,施羅德證明了風險和機會是并存的,關鍵他還抓住了機會,打出了場均21分7助攻的表現,帶領德國拿到了歐錦賽的銅牌,創造了歷史。
如此出色的表現,自然為他贏得了NBA球隊的關注,而這一次,施羅德可以說是做出了他職業生涯這個階段最正確的決定,那就是重回湖人。面對獨行俠、猛龍、太陽在內的一眾季后賽球隊的招募,施羅德一一選擇了拒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和詹姆斯還有未完成的事業,即便當時湖人是一支無緣附加賽的球隊,施羅德還是愿意回到這個曾讓他身敗名裂的地方,他的想法很簡單,從哪里跌倒,他就要從哪里爬起,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看似是湖人成就了施羅德,畢竟哈姆給了他足夠多的信任,詹姆斯也給了施羅德在場上莫大的權利,但實際上,湖人和施羅德,是互相成就。因為到了交易截止日后,湖人和施羅德之間,更依賴對方的,是湖人。當時詹姆斯受傷,拉塞爾也缺席,湖人一下子在控衛位置上變得緊張,施羅德是他們陣中唯一一位能把球拿穩的球員。事實證明,施羅德是一名天生的領袖,當時那個階段,他多次腳踝扭傷,卻保持了全勤,而且是越受傷,戰力越強。
說白了,如果沒有施羅德的堅持,湖人還真不一定能夠在傷兵滿營的情況下,沖進季后賽,也許那樣的話,湖人也很難找到組建球隊正確的方向。在看不到爭冠希望的前提下,詹姆斯的退役想法,或許會更加真實,施羅德的堅持,給了湖人一個征戰季后賽的機會,也給了詹姆斯看清這支球隊實力的機會。如今,施羅德繼續在世界盃大放異彩,他場均依舊可以貢獻20分7助攻的數據,投籃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分別達到了50%和38%,他重新打出身價,靠的是湖人的曝光,同時也離不開他強硬的心態和穩定的表現。